<noframes id="9lz1h">
    <pre id="9lz1h"><sub id="9lz1h"><form id="9lz1h"></form></sub></pre>

    <address id="9lz1h"><dl id="9lz1h"></dl></address>

    <dfn id="9lz1h"><rp id="9lz1h"><ins id="9lz1h"></ins></rp></dfn>

    <listing id="9lz1h"><video id="9lz1h"><th id="9lz1h"></th></video></listing>

    <pre id="9lz1h"></pre>

    <span id="9lz1h"><meter id="9lz1h"><rp id="9lz1h"></rp></meter></span>
    <big id="9lz1h"><th id="9lz1h"><progress id="9lz1h"></progress></th></big>

    <output id="9lz1h"></output> <pre id="9lz1h"></pre>

      <track id="9lz1h"></track>

        <dfn id="9lz1h"><progress id="9lz1h"><ol id="9lz1h"></ol></progress></dfn>

        設為首頁 ??收藏本站??網站試運行

        衡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>> 主頁 > 綜藝展板 >

        《邪不壓正》觀后感:要怎么樣,這個社會才能變一變???!
        發布日期:2018-07-20 17:00 ? ? ? 瀏覽次數:? ? ? 來源:未知

              作為一個老年寫手,接連看了好幾個電影,產生了一些想法,不吐不快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不懂電影,平時看電視劇也少,看了《邪不壓正》,我內心很激動,就上了豆瓣想看看影評??赡苁俏依狭?,我發現我的觀感跟年輕人差太遠。
              這部電影在我眼里非常簡單,就是導演用自己特有的幽默方式,諷刺了“大棋黨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影片的主角是姜文,一個武昌起義啪啪啪幾槍推倒滿清276年統治的革命黨。
              整部影片都在嘲笑這么牛逼的革命黨下的一盤“傻逼大棋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棋不可謂不大。
              按照推算,1922年的姜文,就結交了日本朋友,援交了美國朋友,把廖凡送到日本人處當雙面間諜,把彭于晏送到美國人處科學救國——目的?反正以后肯定用得著,先“養兵千日”。這相當符合武昌革命者的歷史,因為北洋史就是一部軍閥勾連外國勢力的歷史。
              15年后,1937年,日本人兵臨城下了,姜文開始“用兵一時”,A換B,B換C,牛逼哄哄,忽悠這個“反清復明”,忽悠那個“復仇”,讓美日結仇之類,大格局、大交易,大棋下的特像那么回事。
              大家一定要注意,前半部牛逼哄哄的姜文,是從哪里急轉直下的。
              就是從“名單:朱潛龍”那里。
              這段想起來我就想笑,堪稱“戲眼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姜文想跟日本人做交易,日本人說你殺一個美國人,我就把國民政府漢奸名單給你。
              姜文當時特起范兒:我要那玩意兒干嘛用啊,并不想要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姜文殺了手下干將,養活了幾十年的一個美國人。
              于是,日本人給了姜文名單。
              打開一看。五個字:“名單:朱潛龍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臥槽這不搞笑嗎?
              姜文急了:朱潛龍是漢奸用得著你告訴我嗎?
              日本人:不一樣,這是皇軍認證的。
              原來大棋是很容易被小棋破掉的……人家一個不遵守你的玩法,你立刻沒的玩。
              姜文就是從這里開始傻逼的。
              后半部姜文一直很慫,被砌墻、被軟禁、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、被吊打……再也沒了牛逼哄哄的樣子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覺得這就是導演的主題:哪TM有大棋。大棋得是人家陪你玩,人家不陪你玩,你自己下個雞毛。人家再一掀棋盤,你就一無所有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一個武昌起義的革命黨,淪落到最后把牙齒拔光——我覺得這個隱喻也是非常明顯了。如果不肯正面懟,老是寄希望于“下大棋”,最后你只能牙齒被拔光。要知道,1931年日本人就占領了東北,不肯正面懟,活活又下了6年大棋啊。最后那個張將軍,還是送進了某國使館,張將軍最后給姜文的那個眼神,我看也不像是要抗日的樣子。
              彭于晏在影片里的作用,其實就是姜文這個角色的復調。
              彭于晏身負大仇,這跟革命黨是一樣的。彭于晏走出的,也正是革命黨最初的樣子:不要慫,就是干。
              雖然周韻擠兌彭于晏懦弱,彭于晏也認了,但從影片里,看不出彭于晏有任何懦弱,偷刀、蓋印、化身waiter暗器出手,這哪是懦弱,這是給對手施加“白色恐怖”啊。如果換我,我寧可仇家從天而降,也不愿意生活在對仇家的終日提防中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是彭于晏沒有出手,前半截是美國爸爸阻止,反正美國爸爸要回美國了,不妨等等。后半截是中國爸爸把他當大棋雪藏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然后周韻出來擠兌了一通,姜文也覺悟了,外部條件一到位,彭于晏馬上就動手了,輕松完勝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覺得導演的意圖非常清晰,也很好解讀:不要慫,就是干,還等什么呢(暗號),邪不壓正(片名)。
              下踏馬什么幾把大棋。
              影片里有一些安排我都覺得非常好。
              比如周韻對彭于晏的開釋。一般人理解為周韻激發了彭于晏,我倒不這么覺得。我覺得周韻其實是解釋了姜文為什么從革命黨變成了大棋黨。因為周韻是軍閥的女兒,他們的血統是一樣的。雖然電影把她拍的很美吧我覺得按年齡她應該比許晴還大。
              姜文都死了兩個兒子了,還在下大棋,為什么不復仇?周韻的回答是:膽小了唄。也許就是因為兒子死了所以膽小了。你以為他是個王者,實際他是個青銅。
              至于影片為什么要安排彭于晏接受周韻的開釋——我覺得這是一個曲折但是誠實的處理。
              導演想說,青年人是充滿熱血,容易忽悠的。你忽悠他,激他,他就能干事。
              所以說,即使你自己干不動了,膽小了,你也不應該下大棋,你應該放手允許年輕人去干。所以,影片結尾,彭于晏說我沒爸爸了,姜文對彭于晏喊:去找你自己的兒子。
              電影就是這么簡單。你們開頭也都是革命者,為什么后來變了?你們想把青年留在手里當棋子,任你們撥弄,但最后棋盤被人掀了,你們不是還得靠青年一已之勇來拯救嗎?與其這樣,一開始就跟青年人好好合作不好嗎?還等什么呢?!找到你的兒子!
              此外,影片充滿了導演的趣味和見解,而且都非?,F實,真實。比如,直到最后了,廖凡還跟彭于晏斗嘴說:師傅是你殺的。廖凡的堅持一度讓彭于晏崩潰了——直到他想了個“如果師傅讓你種鴉片,那你還殺師傅嗎”的說法。
              廖凡的這種堅持,完整的刻畫了一個無恥之徒的全部。在現實生活中,沒有一個無恥之徒會懺悔,不是嗎?他們到死都堅持自己的“原則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至于唐鳳儀,角色不錯,我想姜文導演可能覺得“中國男的不如女的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當然,作為導演作品,影片里充滿了導演的惡趣味,比如影評人如何,光屁股如何……但是這是一個文藝作品啊。
              然后我想說,我為什么看完了這部電影內心很激動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覺得偉大的藝術家就是這樣一種人:你跟他談社會現實,他不太懂。他既不懂財經,也不懂政治。我認識幾個導演,說實話都沒什么深度,也不太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。但是你讓他抓一種社會情緒,偉大的藝術家馬上就能抓??!能呈現!能用藝術的語言,對一種社會現象進行精到的表達——讓人感慨萬千。
              這就是時代之子。他無需懂得,無需經歷,他只需要朦朦朧朧的一點本能,就能抓住時代最大的命題。這就是老天爺賦予每一代人的“靈”,當整整一代人迷失的時候,偉大的藝術家肩負著啟靈的使命。他要用作品喚醒一代人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知道很多人說,這是一部風格蓋住了內容的片子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不同意。我甚至覺得這部片子比《藥神》更具現實意義——我們現在面臨的社會問題,不是藥的問題,不是上學的問題,不是關稅的問題。這些具體的問題都來自于更高層次的困境——如何深化改革,怎么擴大開放。
              不對制度進行新的頂層設計,我們的經濟、社會、人民生活就只能在一個一個具體的困境中跋涉,永遠走不出泥潭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不了解姜文,但是我覺得姜文這部影片,反映了他這方面的思考:困難這么大,問題這么多,你們怎么老不動換啊,你們怎么老下大棋啊,你們怕什么???邪不壓正,你們倒是干啊。你不干就讓年輕人干也行啊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因為喜歡這部片子,看了最近關于他的所有訪談。這些訪談中,姜文似乎很抗拒“講故事”這個藝術手法,他在幾個訪談里都說“為什么要講個故事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覺得,這就是時代之子的特征——他意識到,他肩負的使命,已經不是講一個故事能辦到的了。我們所處的國家所經歷的這個時代,需要的是對某些簡單的、本無需討論的精神的不斷重申,而不是用一個一個故事打動民眾,換句話說,當下急需教育的,根本不是民眾。
              民眾不需要被教育。
              好不容易寫了這么長,我不深說。這部電影就是對簡單的道理的重申。雖然它隱藏在一個非常復雜的故事中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是因為這個道理太簡單了,反而大家看不到,都去看復雜故事中的各種象征符號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沒看電影的都應該去看看電影,導演是怎么解剖大棋黨的。太諷刺了,太幽默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也太現實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真的。我們這一代國家領導,都是借改革開放成名成家的,其中不少人,比如20多歲就進了智囊團,20多歲就能參與國家重大經濟政策的制定的人。比如從農村大隊干出來的,主持過那么多省份的人,比如從工廠里干出來的。最厲害的是從一個破縣干出來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你們當年都很牛逼呀?,F在怎么都裹步不前了呢?國家內憂外患,你們倒是干??!還等什么呢?邪不壓正!
              現在國家需要深化改革,需要擴大開放。改革和開放是你們的起步的地方,你們怕什么?
              ——好吧,如果你們覺得自己親自上有難度,姜文導演給你們指了條路。
              放手,讓年輕人上。

              既然說起了“時代之子”這個話題,我想再說說《妖貓傳》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的豆瓣賬號是為了寫帖子新注冊的,唯一的手滑就是給《妖貓傳》點了個五星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覺得這兩部電影的共同特點就是:用復雜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時代急需重申的、簡單的道理。
              《妖貓傳》講的道理比《邪不壓正》一本正經一些,它就是:當權者應該如何對待青年。
              《妖貓傳》的戲核很簡單:馬嵬坡之變,唐明皇得殺楊貴妃。
              歷史上這不是一個難題,但是電影把它變成了一個難題——唐明皇如何在白鶴少年面前弄死楊貴妃。如果沒有白鶴少年的在場,怎么弄死都無所謂,而且楊貴妃也沒有異議。但因為有了兩個年紀輕輕的旁觀者——唐明皇難辦了。親娘咧,影響后世評價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當權者選擇了瞞騙。結果白鶴青年要么成了佛,要么成了魔。
              影片演到這里,已經說清了一個樸素的道理:不要騙青年,權力不應以禍害青年的方式維持自己的尊嚴(白鶴少年后來弄死了唐明皇)。
              這是影片建立的第一個邏輯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第二代青年才是影片的主角:空海和白居易。
              空海是帶著求真理的心來到大唐,白居易是帶著求真相的心創作千古名篇——你看,瞞騙是沒有用的,青年人天生就是“求真”的。既然一代青年前赴后繼要求真相,那就沒有必要隱瞞真相。
              這是影片的第二層邏輯。
              令我敬佩導演的,是影片的第三層邏輯:青年人如何看待歷史真相。
              空海和白居易求得楊貴妃之死的真相后怎么樣了呢?
              也沒怎么樣嘛。
              白居易報以“我了解了,我寬容你”的態度,沒事,還是按照你希望的方向來寫《長恨歌》吧??蘸笠?ldquo;人性無非如此,我得道了”的態度。
              它體現了中國政治文化最深厚的根基:老百姓對當權者的寬容。
              這是這部影片最具中國意蘊的地方,甚至可以說,帶著一股禪意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你說是奴性也好,是聽天由命的放棄也好,總之,中國政治文化、整個中國文化中就是有這樣一種東西:對當權者的寬容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這個結尾并不因為超脫的禪意而顯無力,因為從這個結論反推回去,是對當權者再一次的嘲弄:你都有這么寬容的一群老百姓了,你就別搞那些有的沒的了,行不?
              陳凱歌舉重若輕地完成了他的片子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覺得這是“時代之子”對社會問題的拈花微笑式的諷諫。
              所以說,你是把青年人僅僅當做應該為你歌功頌德的人,還是怎么樣?
              大家別笑,好好回想一下,這幾十年,每一個十年,當權者都是如何處理與青年人的關系的。是不是處理得好的年份,社會矛盾就少一些,處理的不好的年份,民怨就大一些?
              這是一個樸素的政治法則,但是,它值得在大歷史中反復重申。
              在我們的歷史中,對青年的殘害何止槍彈。事實上,和平時期,每一個宏大的政策,其外部效應,往往落在青年人頭上。說白了,當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如何如何時,青年人就是那個“代價”。高房價,青年人承受,社保虧空,青年人承受,提高生育率,青年人承受,城鄉差別,留守兒童承受——然后他們成長為一代缺愛的青年。我還沒提“上山下鄉”四個字呢。我還沒提各種對青年的欺騙性宣傳手法呢。
              大制作的《妖貓傳》,說到底,體現了陳凱歌導演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憂思:權力啊,你要如何對待青年人呢?
              那么,為什么一定要騙青年呢?
              因為“極樂之宴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沒有極樂之宴,就沒有后面這些麻煩。
              唐明皇不當眾秀恩愛,不“散發擊鼓”豁出后背去震懾安祿山,就沒有必要在楊貴妃之死上作偽。
              老婆的事在家庭內解決,叛賊來襲的事用軍事解決,把老婆和叛賊和弄到一起,還請文藝界、外交界、魔法界、老百姓一起來圍觀,那就不得不對所有人做出交代——這就是作偽的根源——你把自己架上去了,你沒個梯子真下不來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你要是家里事家里處理,軍事事朝堂處理——白鶴少年會對你如何處置楊貴妃那么上心嗎??白鶴少年啥也不知道,哪來參與感?
              所以,沒有極樂之宴,就不用欺騙青年:前頭把青年忽悠狠了,后面想說實話也沒法說了,得用一個謊言掩蓋另一個謊言。
              至于為什么非要辦極樂之宴?
              從電影來看,就是萬國來朝,用大國自信震懾安祿山。
              其實那段拍的還是挺美的。其中的政治意蘊也有頗多解讀。
              實事求是地說,這種震懾手段不能說錯,可惜沒有奏效。
              天威赫赫的羅馬,也是死在野蠻人手中。文明有的時候真的干不過野蠻,這不是文明的錯。
              只不過使出大國自信這招,再敗于人手,有點……下不來臺哈。
              這里,陳凱歌導演的處理也是非常成熟的,他讓所有人都懷念極樂之宴,贊頌極樂之宴,沒有一個人嘲笑極樂之宴——對,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:全體人民都蠻好大喜功的。固然沒什么卵用,但老百姓還是覺得不錯。
              有點像全國人民都罵破費公帑,青島人民對上合煙花大賞還是津津樂道,刷起朋友圈的。
              聽說《妖貓傳》的票房不好,可惜了。其實,如果貿易戰早打一年,大家對“極樂之宴”會有更深的理解。
              通過電影,我仿佛看到陳凱歌導演娓娓道來:別騙孩子們,沒必要,你不騙他們,他們也不會笑話你,遇上難處你就直說,孩子們能懂,但別一會兒偉光正一會兒“當家好難”地忽悠他們。
              孩子們不是你的觀眾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你也不是演員。
              聽說姜文導演和陳凱歌導演都是文藝圈的知識分子,我還挺敬佩的。至少在這兩部作品中,我看到了他們的家國憂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只要有這樣的導演存在,只要有敢于直面荒誕的政治現實的導演,我們的社會就不會撕裂。
              說實話我覺得現在的中國社會挺像美國社會的。
              就是因為撕裂。
              昨天我看微博上大家都在轉發一個名人的微博,大意是說,現在是“傻逼大爆炸”,因為連《包法利夫人》和《英國病人》都有人罵。
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        我對這個名人不熟,但是百度了一下,也是一個挺牛逼的人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不是批評他或者怎么樣,因為從他的角度來說,他的意見也很對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是我就想說,美國知識界剛剛經歷的事情,希望不要在中國發生。
              就是知識界全部支持希拉里,但是當選的是特朗普這樣的事,不要在中國發生!
              按理說,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心,美國社會發生了這樣的巨變,知識分子竟然一無所知,也是醉了。這良心長到哪去了?
              一開始,知識界也是把特朗普的當選歸結為“反智主義”這種東西,覺得特朗普是忽悠,是大話王,是個俗人,是個傻瓜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是特朗普上任整一年半了,看看民眾支持率,看看民心在哪里?
              我覺得美國知識界是要反思一下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有美國這個前車之鑒,中國知識界真的別把什么都歸結為“反智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說起這個,我想起了馮小剛導演和崔永元教授的battle。
              也是很多人認為網民是暴民,受到了崔永元的撩撥。
              但是你們不細想想嗎?馮小剛的微博粉絲是2246萬,崔永元的微博粉絲是1550萬,馮小剛粉絲比崔永元多了一整個瑞士的人口!2015年《老炮兒》上演時,馮小剛的微博是何等盛況,我記得他還說過什么“兒媳婦方陣”,但兩年半過去,這2246萬粉絲怎么變得如此“不能打”了呢?哪怕他們中有一半站出來,也能抵擋一陣啊。
              因為什么呢?只能說這2246萬粉絲在過去的兩年半都“反水”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為什么反水了呢?
              看來知識界認為,根源是“傻逼大爆炸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我真的覺得現在的“三觀運動”不是“傻逼大爆炸”,而是有點覺悟的一二線城市平民掀起的一場自救運動。
              中國社會現在的問題是,增長模式有問題。
              增長要是總靠投資拉動,那增長的大頭,就都讓資本拿去了——靠投資拉動,你不讓資本拿大頭,誰給你投資?
              結果增長模式的問題,導致分配模式也有了問題:資本是普通老百姓根本擁有不了的東西,老百姓就是靠出賣勞力過活,但在資本的過度運作下,勞動收入越來越少。
              很多沿海工廠反映,招不到普工。有人解釋為是現在的青年太懶惰。但本質是,做普工那點收入,除了吃飯換手機,解決不了青年人發展的根本問題。青年人最大的資本就是時間,他當然想把時間投入到能解決根本問題的領域,而不僅僅把時間花在吃飯穿衣上。
              有人問,難道你要工廠給他們一個月開兩萬塊錢嗎?
              不是,我不是要工廠一個月給他們開兩萬塊錢,工廠仍然給他們開四千、五千,但社會應提供四五千收入水平的人安居樂業的條件。
              四五千的收入水平無法安居樂業,正是因為資本把資產價值炒的太高,相對降低了勞動的價值。資本沒有錯,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。 
              何況資本是有錯的。不但中國的資本有錯,全球的資本都有錯。錯在金融的過度化。
              其實中國的增長模式問題,也是美國的增長模式問題。
              資本得到的越來越多,勞動得到的越來越少。
              老百姓心里能沒氣嗎?
              美國人一氣,把特朗普選上去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中國人一氣,發起了“三觀運動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給大家舉一個美國人氣的例子……算了,這個例子是錢總在美國的時候碰上的,我還是留著寫在帖子里吧。
              我給大家講講我是怎么看待“三觀運動”的。
              ——因為中國人實在沒有任何武器可以捍衛自己的可憐的權益,只有揮起道德大棒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老百姓覺得很多事都太不公平了,但是他們沒有辦法改變這些不公平。他們不能投票,他們不能修改法律。一百塊錢的權益,恨不得要花一百萬才能維護。
              要怎么樣,這個社會才能變一變???!
              我覺得這是很多人的無奈心聲:要怎么樣,這個社會才能變一變???!
              對于老百姓來說,就只能是“以三觀為鏡,可以分敵友”。
              說實話,我自己都覺得,很多事,資本干起來就是合理,但普通人做那種事早就進了監獄。法律都管不了資本,普通人只能指望三觀來約束越來越不要臉的上層精英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所以問題不在于馮小剛怎么樣,崔永元怎么樣,在于資本和普通民眾的關系,實在太對立了。也在于上層精英,太投靠資本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你說崔永元這樣那樣,但他確實沒投靠資本。
              當然,金融過度不是中國特有的問題,美國也面臨這個問題,所以我雖然批評了資本,但不用跟我爭辯資本對中國經濟的推動作用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資本的事太大了,咱們還有機會說。說說婚戀問題。
              前陣有個微博名人也是說,現在的小姑娘都不能容忍婚外戀。她覺得這樣不太好什么的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是我不覺得這是一種愚蠢的三觀。
              每個小姑娘都像一個筑巢的小鳥,辛辛苦苦搭建自己的小巢。為什么大家不能多去理解這些小姑娘在當代社會對婚姻的不安全感,而去嘲笑她們呢?
              我覺得知識分子不能漠視任何一個群體的安全感,哪怕是恨小三的小姑娘們。
              她們的不安全感得有多大,才能連《包法利夫人》和《英國病人》都怕呢?
              就算有個把標新立異的,但現在是一大波啊。
              這都是源自一種不安全感。
              擁有話語權力的人,不應該嘲笑手無寸鐵的人。
              至少應該為言論自由感到欣慰,大家說是不是?中國人敢于發表意見、有地方發表意見——這個歷史長嗎?長到了知識界必須出馬挽救一下局面的程度了嗎?“傻逼”這個話,說得著急了一點。我覺得知識界不該沒有這個氣度。
              最后還想說說《我不是藥神》。我看的時候也是肝腸寸斷。給藥神點贊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是對這個片子,我不能給予“時代之子”的盛贊。
              如果說陳凱歌導演諷諫的主題和姿勢比較柔美,姜文導演諷諫的主題和姿勢比較幽默,那么,寧浩監制的這部電影,主題和姿勢都比較……夯實,挺用力的。
              因為陳凱歌、姜文導演都是把簡單的道理復雜化,而藥神是把復雜的道理簡單化。
              題材舊了一點,處理得簡單了一點。
              打開QQ,搜“印度代購”,全是代購易瑞沙、格列衛的QQ號,QQ群。代購印度仿藥早就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,中國病人的問題不在于此。
              況且今年兩會,總理也宣布要取消抗癌藥的關稅。
              題材是好題材,就是舊了那么十幾年。
              不過我覺得對于文藝界的人來說,趕上現實的腳步真挺難的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你要平時不保持個基本的閱讀,對社會保持密切的關注,很多事,你真趕不上發展的腳步。
              比如……舉一個農村孩子念書的問題吧。
              2000年前的主題是“希望工程”,解決學校不夠,孩子沒學上的問題。結果學校數量夠了,老師數量又不夠。
              所以2000年代的主題就變成了解決代課老師水平不夠的問題。怎么解決呢?往村子里派老師不現實:老師也不愿意去,一個村一個村地增加這么多老師,財政也負擔不起。怎么辦?那就建中心校。在鎮上建中心校,擴大班級,集中教學。
              中心校的建設解決了師資力量配備問題,但又誕生了新問題——交通。有的孩子要走好幾十里地去念書。于是又冒出了“校車”問題。接二連三的“校車”翻車,死一車孩子的慘劇。
              怎么辦?搞住宿,于是你近些年只能聽到幼兒園校車熱死孩子的新聞,但聽不到小學校車事故的新聞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 現在又冒出來什么問題呢?快手上的“校園霸凌”短視頻說明一切。集體生活是什么?是黨同伐異。那些有些異質的孩子,不得不面對同齡人的殘忍。還有未成年人犯罪問題。14歲以下的孩子變得很殘忍,竟然搞出一些惡性犯罪。為什么呢?這都跟讓孩子過早脫離家庭溫暖有關。
              看看,不過18年,農村教育經歷了多少個階段?4個階段,平均每4.25年一個階段……普通人看新聞看得不勤,得錯過國家多少發展故事?
              聽說《后來的我們》就犯了這樣的錯誤,不該讓大學生畢業擺地攤、住群租房??磥砦乃嚱绲娜藢@種社會生活的急速變遷,不夠重視。
              但我不是責怪《藥神》陳舊,我就是說,陳凱歌和姜文那種,講普適道理的電影,因為內核簡單,反而容易處理,《藥神》太貼近生活了,反而難處理。
              估計《藥神》會成為一個大IP,如果按照“時代之子”所肩負的社會使命——
              《藥神2》應該講解醫藥制度。主角應該是藥監局負責審藥的小職員。所有的藥品,要想取得批文,就得經過這個小職員所在的環節。這里頭涉及很多博弈,中國藥企,專家,臨床,跨國藥企,中外政策,醫保……當然還有等藥的病人。這里面也有很多荒誕又現實的故事。
              《藥神3》應該講解新藥的研發。講中國新藥研發如何逆襲,歸國學子如何站在美國肩膀上超越美國——別笑,現在美國的新藥研發,過FDA那幾關太貴了,基本都要幾百萬刀,只有大藥企才能承受。我有個同學弄了好幾款新藥,正在國內排隊呢。另外,中國為了趕超美國,也確實在搞“彎道超車”,一些涉及倫理的基因療法什么的,在中國比在美國批得快。這里頭事兒也挺多的,提煉提煉也可以表達一下。
              《藥神4》可以拍個科幻題材?,F在全世界的資本都在追逐生物醫藥,都認為這是下一個風口。這么干下去,沒準兒全世界的社保和醫保都要崩潰。咱們可以拍拍各國政府為了避免社保和醫保破產,聯手搞陰謀,弄出一個藥,吃了就打開基因開關,讓人只能活到70歲的故事。一定很糟心。
              其實,我是不同意什么第一顆藥物價值50億美元之類的話——跨國藥企的研發,實際上是靠歐美國家的醫療保險支撐著,錢是從全體人民的兜里掏出來的。美國人民不怕罕見病、不怕重大疾病,其代價是全國人民都看不上小病,只能靠鍛煉身體挺過感冒腸炎什么的——否則您以為美國人為什么那么愛健身啊。


        地址:湖南省衡陽市雁峰區湘江南路47號 電話:0734-3127198
        版權所有:衡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湘ICP備10027606號-1 技術支持:衡陽聯信網絡

      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四区| 麻豆蜜桃国产精品无码视频| 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| 欧美黑人又大又粗XXXXX|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|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|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| 宝贝是这里吗要到了吗| 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|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| 免费A片国产毛无码A片在线播放|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小说免费看|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|